学院新闻

辅导员说第四季 | 张鸣:从典籍中品精神,于经典中观中国

  • 作者:
  • 来源: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 发布时间:2021-02-27
  • 点击量:

大年初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经典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以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火速“出圈”,这部国民大热的“穿越剧”——《典籍里的中国》穿越时空、对话先贤,为文化节目树立起了新的标杆,给牛年春节增添了更为浓厚的文化年味。正是这部“神仙综艺”,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底蕴和古老的东方智慧,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答案也许就在这些世代相传的典籍里。

(一)观典悟道,悟的是文化自信的底气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节目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同时让典籍获得了一种从书斋和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外的独到的观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这些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成为具有浓重家国情怀的中国精神。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应当将典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创新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观典悟道,悟的是中国精神的“牛气”

今人为何要读典?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灵魂和脊梁,也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和基因,指引着我国现代化文明的建设目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其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心、格物、诚意、致知”的道德规范等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营养”。

当代文化传承和文艺创新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问题密切相关,最具号召力和感染力,表现出的十足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是我们今天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根本。据悉,《典籍里的中国》主创团队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酝酿、打磨,其间得到了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各大单位机构、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并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严格把关,确保学术严谨性和表达准确性,将专业精神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主创团队这种开荒拓土的信念何尝不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呢?

(三)观典悟道,悟的是民族文化的正气

几千年来,一部部典籍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绵延至今追本溯源,继往开来,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国家的根,要追溯几千年的历史;国家的魂,在于数千年传承不断的民族精神。而这些,都记录在一册册典籍之中,靠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品读、传承和弘扬。因此,有典籍才有中国,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也就必然要熟读典籍。读典籍,方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对于新世纪青年而言,你们不仅是国家的朝阳,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提升自身爱国情怀与中华民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中华先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华文化,永续不绝。优秀的典籍使我们明过往、知兴替;优秀的演员以入木三分的演绎带我们迈入千年历史长河,感知先贤气节、启明吾辈之志。希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史书典籍,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理念,在保护、传承、传播、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节目里的一幕幕让我们看到无数华夏先辈如何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开拓文明!“愿我华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愿九州生民永世昌宁!”听到这句话,身为华夏儿女,怎能不热血沸腾?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众多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愿你们从咏流传的典籍中找到文化自信的底气、感悟中国精神的“牛气”、弘扬民族文化的浩然正气。传承国学国粹,华夏弦歌不辍,你我当仁不让。同时也要能沉得下心,多阅读经典名著,才能“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延续传统和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